上海逾百噸醫療廢物實行日產日清 |
|
時間:2023-07-19 14:25 | |
![]() 上海逾百噸醫療廢物實行日產日清值得關注,他是上海城投集團下屬上海市固體廢物處理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固處企業”)收運員,日常要和同事們穿梭于上海的4100余家醫療機構、115家發熱門診醫院、1家定點醫院,還要動態對接集中隔離點及機場、道口?! ∠挛?點,李明忙里偷閑,走進企業食堂吃飯。 “日產日清,全程無害?!惫烫幤髽I總經理李傳華介紹,公司要收運處置全市每天產生的100多噸醫療廢物。1月19日,公司提早預判,迅速成立80人的疫情防控醫廢應急工作組,在87條常規醫療廢物收運路線外,專設15條疫情醫療廢物收運路線。 “我們采用‘白+黑’模式,確保醫廢收處無死角、零疏漏、全防控?!崩顐魅A解釋,所謂“白+黑”,是指日間收運普通醫廢、夜間收運疫情醫廢,“定時、定人、定線、定點收運疫情醫廢,最大限度減少交叉感染風險?!?/p> 匆匆吃完飯,李明就和同事們來到廠區,按崗前安全規范培訓要求,穿戴防護服、護目鏡、口罩、雙層手套、頭套,全副武裝。有的隊員還穿上了尿不濕,以應對接下來七八個小時連軸轉的工作。 “疫情醫廢收運嚴酷執行最高防護要求,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風險。選擇夜間收運,是為避免道路擁堵和市民焦躁?!惫烫幤髽I物流中心經理王浩說。 確認防護用品穿戴達標,物流調度主管張燕銘向當天值勤的45名收運隊員分發收運路線、醫療機構名單。下午4點,隊員們3人一組,駕駛15輛疫情醫廢專運車直行目的地。 53歲的李明是收運隊中的6名黨員之一,退伍后從事環衛運輸工作已經15年,曾參加抗擊埃博拉病毒、H1N1流感等綜合演練。應急收運隊組建時,李明帶頭報名參加。 李明這一組的終點是位于浦東新區的滴水湖,從嘉定區朱橋廠區出發,單程100多公里,沿途要與13家醫院和隔離點對接。 疫情醫廢包羅疑似病人的采樣試劑、醫護人員的防護用品和隔離人員的生活垃圾。醫療機構和隔離點按章程先對疫情醫廢進行消毒。李明和同事們到達后,在發熱門診或隔離點的清潔區交接。在用可溯源管理的電子標簽扎帶密封的基礎上,還需對疫情醫廢實施雙層包裝,并擴大一次性耐壓硬紙箱密封,做好標識,全程冷鏈運回。 留在廠區的王浩,要和張燕銘一起根據每天產生的疫情醫廢量及時調整收運力量、線路,準確計算路程、時間、點位。算作疫情醫廢應急收運的第一聯系人,王浩24小時開機,隨時和醫療機構協調對話、優化過程,“剛開始平素接聽上百個電話,現在應急小組配了4個接線員,輕松多了?!?/p> 晚上10點,李明駕車返回廠區,卸料入庫。疫情醫廢處置區拉起隔離警戒線,機器自動抓取裝有疫情醫廢的周轉箱,送至專注的處理線消毒后,添加上千攝氏度的銷毀爐。燃燒產生的熱量用于發電,產生的廢氣經凈化處理后達標排放。整個處置過程全自動化,工作人員在中控室實時監控,及時調整系統相關參數。 方才兌現卸料入庫,李明和同事來不及休整,又開始對運送車輛實施消殺。忙完所有工作已是凌晨,李明笑言:“這是一天中最舒服的時候,可以大口喘氣、大口喝水!” “傍晚出發、夜晚作業、凌晨歸家,是疫情防控期間醫廢收運人員的工作常態?!惫烫幤髽I黨總支書記華青說,“疫情醫廢處理的國家標準是要求醫廢從產生時起48小時內兌現清運處理,我們的標準是最長24小時,當下處置的最短時間紀錄是12小時?!?/p> “安全交底—交接裝車—冷鏈運輸—卸料入庫—銷毀處置”,短短20個字的處置流程背后,是68名應急收運隊隊員平素10到12小時、平均250公里日夜兼程的堅守。 |
|
上一篇:瓦楞紙板面紙總是涌現大宗黑色斑點 怎樣回事? 下一篇:大陸應盡快對新能源車充電樁標準協調一致 |